Skip to main content

Out of Office;不想只待在辦公室裡埋頭設計

重新歸零的 O.OO,由盧奕樺 PiP劉昱賢小肆在2014年所創立,雖然在大學時學習的本科是動畫與互動裝置,並不完全了解平面設計以及印刷的領域,決定讓自己歸零去學習與面對新的事物,兩位被孔版印刷無法被代替的樸實感,打開了孔版印刷的奇妙旅程。從他們的作品中總是有著鮮明的特色,無論是平面創作、店家合作與展場設計都能看見他們工作室的蹤影。這幾年開始比較熟悉之後,將自己的品牌名稱定位成 Out of Office;不想只待在辦公室裡埋頭設計,而是期許自己能始終保持對外界的好奇與願意去體驗生活中更多有趣事物的心。

這次邀請到兩位,將透過問答的方式帶大家更認識 O.OO!

Q1:在剛創業時遇過最大的難題是什麼?那是什麼動力促使兩位堅持下去呢?

在一開始創業時最大的難題是在尋找資源,在台灣這是過去沒有的一個領域,所以必須花很多精神去尋找資源。因為有趣吧,創立工作室讓我們除了接設計案外,可以產出自己想做的作品,保持著對設計的新鮮感。

Q2:目前工作室已具備相當知名度,有思考過拓展人員嗎?兩位是如何分配工作事項呢?

目前沒有思考過拓展的問題,想保持小團隊的彈性。通常分配方式都是交錯的,但大部分都由Pip執行設計,小肆做資料收集與方向設定 

Q3:許多人面對畢業後轉換管道難免會有些懼怕,請問兩位當時在轉換時有什麼心境上的轉變以及如何克服?

趁年輕花點時間找尋自己的興趣是很值得的

懼怕難免,但對當時剛畢業的我們而言,年輕是我們很好的本錢,即便創立5年後並沒有很好的發展,各自去找一份工作的話時間也不算太晚。畢竟現在大家就業年限都拉得很長,不是很容易在5、60歲時就退休,所以趁年輕花點時間找尋自己的興趣是很值得的。

Q4:在眾多創作中有什麼印象深刻或特別喜愛的作品嗎?這個作品為什麼對你印象深刻或特別喜愛呢?

應該就是 NO MAGIC IN RISO 這本書吧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寫這本書的內容,書裡所用到的照片也都由自己拍攝,目前已經二刷了,印製時每天泡在工作室裡八個小時,得整整兩個月才有辦法完成

Q5:平時會透過什麼管道蒐集設計資訊呢?蒐集之後會如何整理、紀錄想法?

都有,近期都會在IG瀏覽或蒐集,會依照案子的類型去分類整理。

Q6:當面對跨領域客戶時,有沒有遇過什麼趣事或難題可以和我們分享?

其實是差不多的,都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溝通跟了解需求,即便是與相關領域的人合作溝通上也不會因此輕鬆,因為大家對於主觀的感受都不同,反而目的性是大家比較可以衡量的標準,以此作為溝通的基準可以很有效率。

O.OO創辦人盧奕樺 PiP劉昱賢小肆 (圖片來源:O.OO官網)

O.OO作品《NO MAGIC IN RISO》 (圖片來源:O.OO官網)

O.OO作品《NO MAGIC IN RISO》嘗試與實驗讓RISO有更多的可能

(圖片來源:O.OO官網)

O.OO作品第55屆金鐘獎主視覺 (圖片來源:O.OO官網)

Q7:在創作上有什麼是自己無法捨棄的堅持?認為面對設計需保有什麼樣的態度看待?

讓彼此知道各自想法後找出最佳方案。

應該是保有自己專業的態度,雖然很多案件常常需要妥協,但是前提都是讓彼此知道各自想法後找出最佳方案。

Q8:在創作過程中,有哪個環節是讓兩位內心最澎湃不已的?(可能是發想、選紙或是調墨與印刷等等)

忽然有靈感的那個霎那吧,有時候花很多時間搜集資料並不能有好的靈感,反而是不經意的一個想法或是製作時意外發現的靈感都是讓人很激動的。

Q9:面對各世代眼光的不同,如何讓工作室依舊保有自己的優勢不被新潮流取代呢?

這塊倒是沒有特別想過,很多事目前也都還在學習,所以保持開放的心應該是不會錯的。

保持開放的心

Q10:用一句話形容或代表工作室在自己心中的定義?

像是自己的孩子吧,對他很多期望的同時也是帶著平常心任由他發展。

Q11:今年在創作上有沒有什麼想要去突破的目標?

想嘗試更多異材質結合的作品,雖然之前做過RISO的錢包,但還是跟紙張比較有關係,今年的話想試試看脫離紙張的作品。

Q12:有沒有什麼建議或是話想對設計系的學生們說的呢?

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重要,想當個好的設計師很難只悶在自己電腦前做圖而已,很多時候都是在溝通以及解決從開始到完成作品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從討論抽象的視覺問題一直到如何在預算內達到印製需求的問題等等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