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我總在想,大腦如何在不到一秒的時間,根據目標對象定下適當的招呼語?

「您好」稍嫌客套、「你好」些許侵略,因此加個語助詞,以輕鬆的開頭,模糊我與你之間的距離。兩個不同性質的字詞放在同一句話時究竟熟不熟、好不好、認不認識?

「從紙張到畫布,像是單格漫畫充滿著戲劇性、愉悅、煎熬、苦笑、自嘲, 想像著畫裡面的情節,也可能發生在每個人的生命中。 」—— 蕭筑方

此展覽以炭筆素描為手稿,將畫布作為情緒投放的容器,捕捉內心複雜的思緒,幻化為色彩、顏料與燈光的搭配,看似詼諧的展品,看似日常的招呼語,看似單格無相關的手稿,卻會因為觀展當下的不同情緒,為展品註上不同的見解。

一如藝術家本人為展區所分支的四個子題——hi, everybodyhi and breathehilife after lifehieveryday,使觀者根據不同情境下的展區,感受藝術家想傳達給我們的想法。

hi, everybody /

第一子題映入眼簾的是色彩繽紛的畫布,稍微細看會發現主角幾乎以單人為主,少數會出現兩個以上的人物,這個轉變代表著創作者漸漸從自我獨白的內在滿足,轉為加進帶給他靈感的人事物,使我們看著畫布中的人物交流時,能解讀在這當中的情感流動。

讓我很深刻的一點是,當有兩人以上的主角出現時,總會藉由眼神引導我進入該作品的精神世界,在受到引導的狀態下,我喜愛用畫中人物的角度將此幅畫作拍下的感覺,彷彿真的能知道畫中人物在交流什麼。

hi and breathe /

「嗨,即便這已經是我的最後一口氣,也可能牽動著千萬種思緒。」

第二子題的燈光氛圍像是疫情期間整個世界既煩又悶的模樣,我不自覺秉著一口氣,彷彿我的呼吸攸關著每日確診數的升降,面對這樣殺菌般的生活,我想,藝術家或許想透過作品,一同將面對疫情產生的複雜情緒傳遞給觀展者,在螢光色的燈光下,我告訴自己不要悲傷不要焦慮也不要再失眠了,這或許是種片刻寧靜,只是這次的片刻持續得有點久。

hilife after life /

看完說明牌時,我很好奇,死後的世界也會用「How are you?」作為問候語嗎?我總在想憑什麼一定要接續回答 I’m fine,如果我不好呢?
:「How are you?」
:「How are you? I’m bad. Sorry, and you?」
我始終不知道這樣的問答究竟能否成立,因為我們根本就懶得將內心的石頭與漣漪沖刷至人與人的對話中,那種有話不說的色彩似乎是種神秘的通病。

hieveryday /

在去年疫情大爆發時買的一件聯名衣服背後寫著「Always Think About Happy Tomorrow.」,把每天當作是每個最後,就算今天糟透了,那也是最後一天了,甚至在一天結束前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此區紀錄藝術家本人的日常創作手稿,在官方導覽手冊中提到,作者的每件繪畫作品皆從炭筆素描開始,一張一張的炭筆筆觸堆疊出日常的工作累積。

認真看手稿的話可以發現,其實有些圖與圖之間是有連貫故事的!

甚至會看見很多張手稿作品在前面子題有出現過加上壓克力顏料的完成品,有種為我帶來觀展最後的 bonus,作為此展覽的驚喜結尾。

┃時間:2022 / 08 / 20 – 2022 / 11 / 13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三樓 3A

┃官網介紹:hi!你好! — 蕭筑方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