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大家還記得兩名熱血大叔的機車環島影片嗎?當時影片被到處轉發,累積將近有30萬次的點閱率,還曾經掀起一波話題熱潮,有別於其他環島影片,這部影片中的所有畫面皆運用空拍機來記錄。其中一名攝影師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他叫做張俊忠,畢業於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碩士班,是一名資深的攝影記者,也是一名實務經驗豐富的大學老師。

與攝影的初次相遇:受啟蒙老師賞識,購入人生第一台相機。

張俊忠專科念的是三專最後一屆的廣電科,那時候受了攝影老師,也是他的啟蒙老師李泳泉(現已從世新廣電系退休)的影響,開啟他的攝影之路。回憶起當年攝影課的第一份作業——用五張照片說故事,因為沒有相機,就和家人借了一台YASHICA的雙眼相機來拍,老師看完他的照片,第一句話問的是:「你用什麼相機拍的?你如果沒有相機,你來跟老師借。」當時聽到這句話也不曉得自己是拍得好還是不好,但是對於老師願意把相機借給他拍這件事讓他相當震驚。因為這個緣故,張俊忠受到很大的鼓舞也增加了自己對攝影的自信,於是跟家人借了一筆錢,買下了人生的第一台相機,自此這台相機就沒離開過張俊忠的背包。

攝影應該表現生活的當下

恰逢世新改制,愛上攝影的張俊忠插班考進了平面傳播科技學系攝影組(圖傳系)二年級。 進到圖傳系,深受陳學聖老師的影響(現任圖傳系系主任),在他插班進到圖傳系的同一年,陳學聖老師正好從美國留學歸國,加上以前曾當過一陣子的攝影記者,以及當時剛解嚴完的社會氣氛,紀實攝影正在蓬勃發展,陳老師以及很多系上留學回來的老師,帶回很多新的攝影觀念

「真實的生活,紀實攝影才是攝影該表現的東西」。

攝影應該表現我們生活的當下,要更關注社會議題,賦予更多社會意義的價值,不單是追求美的事物,或是將我們所看到的東西美化並記錄和分享這麼單純的階段而已,攝影的表現有無限可能。

受了陳學聖老師的影響,張俊忠比較感興趣的攝影偏向街頭紀實、以及報導攝影。至於真正踏上攝影記者這條路,則是因為在大三實習的時候,去過中時晚報以及聯合報體系打工,才開始正式接觸攝影記者的工作領域。

人生轉折:從平面到動態

從平面攝影轉向電視台,其實是有一段機遇的,當時張俊忠錄取了一間平面雜誌的攝影記者,但因為當時太老實不太懂得應對進退,讓他錯失留在平面雜誌的機會。即便如此,張俊忠很坦然的面對他人生的轉折,他認為人生也沒有絕對的路線。經過一個月的沉澱,剛好結合過去三專廣播電視的經驗跟動態影像的基礎,在因緣際會下就輾轉進入到電視台。

把攝影當基礎,可以走很多不同路

「一二年級是基礎,三四年級是精進。盡量多跟業界有些接觸,無論是去打工或是實習,不要太在乎錢,因為經驗無法用金錢衡量。工作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多主動去嘗試去接觸機會,在未來進入職場時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另外,經歷過新聞產業平面到動態起承轉合的過程,他很希望圖傳的同學或是學弟妹有更多動態攝影的能力,扎實的平面攝影基礎再加上動態,甚至是剪輯的技能,這樣的能力會有更多的選擇,對於日後無論要從事什麼行業都有幫助, 尤其現在自媒體的興起,自己拍片、自己剪輯、在社群媒體當個YOUTUBER現在正流行,推薦同學可以在影音方面多增加一點能力。

張俊忠 作品集_人物肖像

回歸校園放慢步調,著重培養邏輯思考

每天所見的人、事、物都不同,同時可以去很多國家看到不同國家的風土民情,打開你的眼界。 張俊忠分享他曾經早上去拍一件兇殺案、中午拍總統的接見、晚上去拍貴婦的婚禮,在一天之內經歷了完全不同屬性的事件,是他當記者帶給他很特別的體驗。

攝影記者這份工作不知不覺陪伴著張俊忠走過20個年頭,每天都在限定的時間內被要求要做出⼀定品質的新聞影片,在高壓的環境中他認為自己變得有些急躁,因此想回歸學校重拾書本,一部份是為了放慢腳步,再來就是希望讓自己的思維不再只有單線思考,畢竟當記者習慣於“把新聞做出來”這一件事,在壓力下產出有時候邏輯上太一致了。反而因為進入學校體系,在閱讀大量文獻和書籍時能獲取多方不同的知識與訊息,增加拍攝的動力,進一步了解背後更多的歷史意義。

「我覺得當記者是個很棒,是能歷練人生很好的工作。」

拍照的瞬間是一個指頭按下快門的動作,當下你不見得會有很深刻的了解,唯有慢慢靜下心來思考拍照的前因後果與邏輯思維,才能更有意識的按下快門,而並非流於形式化的為了拍而拍,在學校無論是同學或是老師所給你的思考方向都是不同的,能給予我們刺激,在思考上更加面面俱到,而不是記者新聞報導式的思考邏輯。 

攝影心法:觀察、面對、溝通

提到大學畢業製作的攝影作品「面對」,張俊忠認為攝影如果脫離最基礎的光圈、快⾨、感光度等純技術的束縛後,照⽚才能真實反映出拍攝者自身的個性和內心想表達的想法。

照片是長在嘴巴裡

「我常說照片是長在嘴巴裡,你得和你的拍攝對象溝通,你要靠近他,如同羅伯.卡帕所說:『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所以我很喜歡和我的對象做近距離的接觸,和他聊天拍照,有時候還是會被拒絕,因為你看的到的畫⾯卻拍不到,這算是攝影師⼼裡最⼤的痛苦之⼀,當你拿起相機對方可能就不願意接受拍攝,這時候就得考驗拍攝者的功力。」

和拍攝對象處在相對愉悅、快樂、歡愉、平等、對等的狀態下,對方通常都很大方與你交流,張俊忠形容自己是觀光客,用一個很親切、放鬆的心態去與對方攀談。當然還有另外的技巧,可以尋找⼀些好的攝影介質來當作你與被攝者之間一個良好溝通的橋樑,像是被拍攝者飼養的寵物或小孩等等。再來還有一個很好的方式,也是張俊忠認為和人溝通最棒的方式之一,他比喻在一個社區裡假設有一位到兩位願意接受被拍攝,在採訪完過後,你可以將照片免費回贈給對方,對方在收到一張很真實又賞心悅目的照片後,也會對你的專業和人產生信任,日後他的朋友甚至整個社區就都是你拍攝的對象,透過這樣的方式,兩三次的來回接觸,漸漸地你就能和你的拍攝對象們相處得像朋友一樣 ,同時用你的專業讓別人信任你、信服你,自己也會感到滿滿的成就。 

張俊忠 作品集

製作專題的靈感

「新聞專題與畢業製作是不同的。畢業的作品我認為要回歸自己,跟內心對話,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去做,觀察自己,觀察你身邊的人事物。任何一個讓你感動或有感觸的事物,都是你能創作的靈感,重點是回歸自己,別受限於形式而去做。」

製作兩岸新聞專題經常得獎的張俊忠提到,他所有專題的題材都取自生活,我們平時看似越平淡無奇、理所當然的現象,背後都有其一定的真理等待被挖掘。像是他2016年與工作夥伴一起製作「淘寶?掏空?」獲獎的新聞專題,當時中國的共享經濟、共享單車等政策還有掏寶的崛起,有些人視中國迅速成長為裡所當然,但若沒有去發掘它背後為什麼瞬間突起的原因,又如何能循著事件的脈絡去分析出其中的道理和真相。 

張俊忠 作品集_上海拆遷區採訪照

給學生或是學弟妹勉勵的話

「多展現自己但必須秉持好態度」

加入強的團隊,不要害怕與畏畏縮縮,不管你有沒有能力你要敢於表達自己,別人才看得到你有多少能量和多少能力,這點非常重要。就如同你在學校無論哪個年級,你要加入不同組別、不同想法,和強的團隊一起你才會變得更強。不要只是敷衍作業,什麼都不想做,渾渾噩噩過了四年,也不要只是來上上課聽老師講話。多跟老師互動多跟厲害的同學互動,不懂就問,老師懂的東西與經驗都比你多一點,你願意的話,老師都很樂於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分享給你。

再來就是增加你團隊的領導力,很多現在在業界裡的學長姐當時在校內也相對是風雲人物。敢於接下職務就表示你有一定的能量,你有能力勝任並完成某件事,在你未來工作職場上才有更大的能量去承擔更大的責任。  

態度比能力更重要

「未來進到職場上最重要的是「態度」,尤其是準時很重要!現在很多學生態度不是很好,對準時的觀念不太遵守。態度非常重要,別人評價你無論是技術、技巧、能力這些都僅次於你的態度。」這也是張俊忠特別想給大學生的提醒。 

 

「當我拿起動態攝影機我會覺得這是⼯作、有點壓⼒!而當拿起平面相機才是我⾃由快樂的時候」

張俊忠

東森電視台攝影記者


  • 2015年 ⟪兩岸新聞報導獎⟫ 電視專題報導獎 佳作
  • 2016年 ⟪兩岸新聞報導獎⟫ 電視新聞報導獎 優勝